软件造价标准

当前页面:/标签:软件造价标准

软件造价知识普及5: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涉及有哪些相关标准?

国家标准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的出台实施,为国内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也为软件造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标准。 该标准定义的软件开发成本估算过程包括软件: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成本估算、确定软件开发成本四个部分。规模估算作为其他部分的基础,在估算时可采用功能点估算方法。工作量估算可采用方程法、类比法、类推法等方法。 在国际上,有两个组织负责国际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和国际标准的制定,这两个组织分别是ISO(International Org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这两个组织共同组建了联合技术委员会,来进行国际标准体系的制定。我国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从相应的国际标准引进并等同采用的。《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就参考引进和等同采用了多个国际标准,下面简要介绍这些相关的标准。 国家标准: 1.GB/T 18492-2001 《信息技术 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 该标准主要定义了软件完整性级别相关概念,以及确定完整性级别的过程要求。该标准与《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相配合,可确定完整性级别的划分及相关调整因子的取值。 2.GB/T 25000.10-2016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 该标准定义了软件质量模型所包含的特性及子特性,配合《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可确定质量要求相关调整因子的选择和取值。实际应用中,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模型和相关因子的取值来源于行业基准数据的采集分析结果,因此,可参照引用年度的行业基准数据。 行业标准: 根据《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国家标准引用其他标准的文件条目,可以看出,该国家标准提出了5个国际上普及性较高的功能点度量标准,分别为:IFPUG、NESMA、COSMIC、MK II和FiSMA。这5种标准对应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如下的标准: 1.SJ/T 11617-2016 《软件工程 COSMIC-FFP一种功能规模测量方法》 COSMIC(Common Software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通用软件度量国际联盟)功能点测量方法起源于1997年的FFP(Full Function Point,全面功能点)标准。之后,FFP与COSMIC组织共同合作,于1999年提出了COSMIC功能点标准。2003年该标准被ISO组织接纳,成为国际标准。国内于2016年等同采用该标准,推出了电子行业标准《软件工程 COSMIC-FFP一种功能规模测量方法》。 COSMIC的原理是通过识别“数据移动”的个数来度量软件规模,每个数据移动计为一个COSMIC功能规模单位(CFP),四种数据移动类型分别为:输入(Entry)、输出(eXit)、读(Read)和写(Write)。 COSMIC度量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度量策略阶段,映射阶段和度量阶段。度量策略阶段需要明确发起软件度量的目的、范围和功能用户,识别出适合用于度量的功能用户需求(FUR)级别;映射阶段需要将被度量软件映射为通用软件模型,识别出触发事件、功能处理、兴趣对象及数据组、数据属性和数据移动这些通用软件模型的元素;度量阶段是根据度量单位和度量规则汇总度量结果。 COSMIC方法适用于商业应用软件和实时系统的功能规模测量。 2.SJ/T 11618-2016 《软件工程 MK II功能点分析计数实践指南》 MK II功能点方法起源于1991年英国人Charles Symons所著《Software Sizing and Estimating: [...]

软件造价知识普及5: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涉及有哪些相关标准? 2024-07-02T14:40:04+08:00

软件造价知识普及4: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软件成本评估相关指导标准,导致行业乱象丛生,软件成本定价千差万别,拍脑袋、拍大腿等方式一度盛行。当然,这些乱象导致的后果也较为严重,项目烂尾、甲乙双方纠缠不休等情况也是经常发生。 目前国际上尚无软件成本度量方面的通用标准。 国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支持下—— 2002年,在清华大学甲所召开了国内首次软件度量国际研讨会。 2006年,举办国内首次系统与软件度量国际高峰论坛。 2013年10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 11463-2013)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软件度量领域的空白。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软件市场定价与软件价值不匹配问题是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依然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018年12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36964-2018),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中(2018 年第17号文)正式批准发布,并于 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有效促进我国软件和信息化服务行业的良性运转,对优化行业生态、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软件产业中的相关方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2019年6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第23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推动软件价值评估规范,完善软件价值评估机制,引导各地积极开展软件成本度量标准的试点”。加强软件行业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推广国家标准《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36964-2018)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和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宣贯、应用和落地实施,加强软件价值体系的完善。

软件造价知识普及4: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发展历程 2024-07-02T14:33:02+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