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造价知识普及2:为何要进行软件造价?
软件项目涉及到费用时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比如: 预算时面临的问题 很多单位在做项目预算时,会根据部门总体费用划分一定比例的费用来进行新项目开发,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确定软件项目预算的主要因素是软件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可用的资金水平。还有些单位会参考以往同类项目的成本金额来做预算,但不同项目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参照其他项目的金额。 预算不足,往往导致项目最后无法按期完工,或者功能达不到计划要求,造成项目烂尾或无法正常部署运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 招标时面临的问题 某些单位除了采用上面预算中所采用方法外,还有些会咨询相关专业的朋友,因为朋友不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给出的价格往往差异较大,再说,很多软件专业人员都不知如何科学合理定价。由于招标价格不准确,在面对不同投标价时,往往低价中标不靠谱,高价中标多花钱,甚至流标。 同样,对于投标方而言,不能准确提供投标价格,往往会错失良机。如果低价中标,后期也会面临各种的扯皮和问题。 领导签字时面临的问题 一些单位领导对于报送上来待批的项目往往存在很多担心:为什么是这些费用?这些费用合理吗?如果签字了,以后审计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等等,导致不敢签字,项目迟迟不能推进。 审计时面临的问题 我国定制软件的最大投资方是政府部门。软件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查和审计。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确定“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十二字方针。 审计部门在对软件成本进行审计时,会重点关注成本的决策依据是否乐观、合理。对软件项目所完成的工作内容和相应费用关系的客观合理性进行审查。 从我们近一两年的培训学员情况来看,越来越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前来学习,说明了审计工作已经涉及到具体项目费用的合理性了。 廉政风险 若是由于软件预算缺乏权威依据,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往往“说不清楚”,这就很容易给软件项目投资管理的所有相关部门带来潜在的廉政风险。在当前国家治理大环境下,这种情况风险极高,但是如何避免却是个技术问题。 需求问题 软件造价评估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软件规模评估。规模评估的依据是软件项目的功能需求。大多数项目需求在早期是非常模糊的,模糊的需求会导致费用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做评估时,会对模糊功能进行细化和确认,使得功能描述更加完善,评估出的费用更加合理。如果没有经过规模评估,往往会带来开发过程中的多种问题。 规模和工作量评估对开发方来说,可以精准把控资源投入,合理安排人员投入和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如果项目费用事先经过专业评估,上述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不仅如此,软件造价评估对软件项目的计划、实施、管理和交付不同阶段都有重要意义。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后续文章。